陈明仁带枪参加人大会议,贺龙嘱咐迟浩田:想想办法,把他枪收来

西瓜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xiguays.net

1959年4月18日至28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国民党起义将领、长沙和平解放的大功臣——陈明仁上将也前来参加。但是会议期间,却有人反映陈明仁携带了手枪,这可难坏了大会秘书长彭真。

对于起义将领,自然必须是要优待的。如果直接缴了陈明仁的枪,恐怕会让这位爱国名将感到难堪,弄不好会伤了他的面子。为了避免误解,贺龙元帅找了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最终贺龙决定让最年轻的迟浩田少校来做这件事:“想想办法,把他的枪收过来吧!”

迟浩田虽然年轻,但却有着一股过人的聪明劲,而这也是众多开国将帅看重他的原因。

1929年,迟浩田出生于胶东的一个农民家庭。1944年6月,年仅15岁的迟浩田赶到招远县抗日游击大队,光荣地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一员。由于迟浩田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因此他一开始便受到了部队的重点培养,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通信班的副班长。

作为一名基层士兵,迟浩田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有着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智慧。

1947年2月,迟浩田作为华野九纵的一员,参与了著名的莱芜战役。2月24日,大雾仍弥漫着硝烟味。迟浩田带领着两个炊事班的士兵奔赴前线为战友们送饭。三人仅有一把冲锋枪和一根扁担。然而就在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了100多名国民党溃兵,双方悬殊实在太大了。

换做旁人,恐怕早就三十六计走为上了。然而迟浩田却不同,他认为敌军兵败如山倒、慌不择路,因此只需“虚张声势”,或许就能俘虏这伙儿国民党溃兵。

当时天还没亮,能见度很低,迟浩田让两名炊事班的战士站在两翼,然后端着唯一一把冲锋枪挡在敌军面前,然后大喝道:“站住!缴枪不杀!”在国民党士兵惊魂未定之时,迟浩田又机智地对两名炊事班战士大喊:“一排长、二排长,截住后面敌人。”两名战士会意,从侧面大声呐喊助威。

惊慌失措的敌人不明就里,以为被我军以优势兵力所包围,于是他们纷纷将武器放在地上,一个一个地走了过来。两名炊事班的战士则趁敌军缴枪时不注意,将自己手中的扁担换成了冲锋枪。就这样,迟浩田等三人不费一枪一弹,就俘虏了100多个国民党士兵。因此迟浩田被破格提拔,成为了第73团3营的营部书记。

当年5月,国民党军卷土重来,将第一、第二、第三兵团一线,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所谓“碾筒”式攻击。其后,粟裕巧施妙计,将蒋军王牌——美制74师围困于孟良崮。

华野9纵作为拳头部队,担任了这次战役的正面主攻。而在这场战斗中,迟浩田又展现出了过人的神勇。迟浩田所在的73团对孟良崮主峰发动了反复冲击,直至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其战斗之惨烈,是为解放战争中少见的。

当时迟浩田所在的3营,反复向540高地进攻,双方反复争夺,杀得血肉横飞。当时敌军人数超过了我军,情况十分危急。迟浩田急忙将勤杂人员和轻伤员组织起来,反复冲杀,将敌人死死顶住。

就在这时,一颗炮弹在迟浩田身边爆炸。一枚弹片飞来,刺进了迟浩田的左上眼皮。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拔了弹片,然后拿起冲锋枪继续奋战。有两个战友想将他送下阵地,但是迟浩田却说:“我死不了,我一定要打到主峰。”到了16日下午,迟浩田跟随部队冲上了孟良崮主峰,全歼美制74师。

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迟浩田终于因失血过多而晕倒。事后医生对迟浩田说:“你这样做很危险啊,血会流干的!”不过好在迟浩田的眼球没有炸坏,因此只是包扎了一下。

看着戴着眼罩的迟浩田,营长王玉芝心疼地说:“你真猛啊,有点像三国时期的夏侯惇,就没差把自己眼球吃掉了。”

在后来的南麻、济南战役中,迟浩田奋不顾身,每战必然冲到前面,因此又两次身受重伤。在济南战役中,迟浩田带领七连出色地完成了内城纵深作战任务,因此被任命为“济南英雄连”的副政治指导员。而这一年,迟浩田不过只有19岁。

济南战役后不久,淮海大决战的序幕徐徐拉开,迟浩田参加了歼灭黄百韬和杜聿明的战役,并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到了1949年,迟浩田跟随部队打过了长江。作战中,一颗子弹打穿了迟浩田的军帽。但他毫不畏惧,依然像猛虎一般渡过了长江。此战之中,迟浩田荣立二等功。一时间大家都在传,迟浩田的命真大,子弹见了都拐弯,真是“刀枪不入”。

跟随南下大军,迟浩田参加了上海战役。而在这场战役中,迟浩田又表现出了过人的机智和神勇。在攻打国民党苏州河北岸的据点时,迟浩田所部遭到了国民党青年军二零四部队的阻击。七连官兵连续发动冲锋,但都被敌人密集的子弹打了回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部队被堵在桥的南岸,双方对峙长达十多个小时,迟浩田心急如焚。结果在无意之中,迟浩田踩到了一个下水道的盖子。迟浩田出生在农村,没有见过这玩意,于是他找来个房东,问他这是啥。房东回答:

“这是下水井,雨水、刷锅碗的水都是从这里流下去的,顺着排到黄浦江和苏州河。”

听到这里,迟浩田灵机一动:“我能不能从这里钻到苏州河去呢?”

说干就干,迟浩田对战士们说:“告诉连长,让他掌握连队,我去探探路。”随后他揭开井盖,找了个蚊帐杆子往下面搅了搅,发现里面臭气熏天、苍蝇横飞。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迟浩田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于是迟浩田带着通信员张瑞林、排长王其鹏钻进了漆黑的下水道,随后在敌人的后方钻出。三人配合默契,首先抓了一个“舌头”,然后在这个“舌头”的带领下,闯入了敌人据守的四行仓库。随后他乘坐电梯上了四楼,结果发现这里就是敌军青年军的指挥部。于是三人端着冲锋枪大吼:“我们是解放军,缴枪不杀!”

敌人万万也没想到,解放军战士居然会出现在固若金汤的四行仓库内部,瞬间慌了神。迟浩田目光如炬,很快就发现了其中最大的官——一个上校副师长。他用枪指着这个副师长吼道:

“我们是人民解放军,你现在快下命令,让你的兄弟们放下武器,否则我先毙了你!”

随后他又虚张声势道:“这栋大楼已经被我们包围了,只有缴枪投降,才是你们的出路。”

无奈之下,这个上校副师长只好拿起了电话筒。

在苏州河南岸,我军发现国民党军纷纷后撤,遂立即明白迟浩田等三人已经得手了。于是连队迅速过河,将剩余的敌人全部肃清。

就这样,迟浩田等三人凭借着大智大勇,不费一枪一弹,捣毁了敌人的指挥部,擒获一个上校副师长,使三个营的敌人放下了武器,谱写了一段虎穴擒敌的精彩传奇。

27军军长聂凤智听闻此事,兴奋地说:“把这个迟浩田叫来,我倒要看看他长什么样的三头六臂,竟能不放一枪制服1000多个敌人。”

在愚园路,聂凤智握着迟浩田的手说:“看来你没有三头六臂呀!头倒是不小。”随后他拍了拍迟浩田的肩膀:“小老乡,我看你改个名字吧!叫迟大胆吧!”

为将者,在谋不在勇。虽然迟浩田此时还只是个基层军官,但其实已经展现出过人的名将品质,而这也为他后来荣升上将,奠定了基础。

1950年5月,迟浩田升任第二三五团3营副政治指导员。8月,华东军区授予他“华东三级英雄”称号。从此,迟浩田名扬于第三野战军。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27军所在的第9兵团入朝参战、作为营级军官,年纪21岁的迟浩田也在其中。而迟浩田所面临的第一战,便是残酷的长津湖战役。

一开始,迟浩田并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战斗。迟浩田曾回忆说:

“到什么地方,执行什么任务,当时一点也没讲。我们从泰安出发,坐什么车呢?黑黑的,长长的闷罐车。里面铺着什么呢?稻草、麦秸草。四个角上,一个角放一个大木桶,大小便都在桶里解决……”

从泰安到秦皇岛、山海关,再到丹东,迟浩田发现天气越来越冷。到了朝鲜,其寒冷更是令人难以想象。此时,朝鲜正经历着几十年一遇的奇寒。在如此冰冷的寒风之中,迟浩田等战士所穿的单薄棉服完全失去了作用。战斗还没打响,27军就冻伤了许多人。

见此情况,迟浩田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自己父亲在闯关东时,曾学到了一些御寒和防止冻伤的方法。迟浩田说:

“只要一冷我马上拿雪搓一搓,搓完身子再搓脸,所以我是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

不仅如此,迟浩田还将此方法告知了全营的战士。首先,迟浩田让大家动了起来,绝不可在原地停留太久;其次,迟浩田告诫大家,手脚冻僵后,千万不要用火烤,必须以冷制冷,用冷水洗脸,用冰雪搓手,越搓越热乎。

迟浩田一向很随和,但在这方面却一点都不含糊。从连到排到班,必须认真贯彻,逐个落实。一到宿营地,就必须用雪搓脚搓脸。谁漏了,就追究谁的责任。因此,3营虽然出现了一些冻伤,却没有因此出现大规模的减员。

在具体作战中,迟浩田也展现出了过人的智谋。众所周知,美军在长津湖上空掌握了制空权,我军很难在白天作战。当时,迟浩田接到任务,要带领由2个排组成的突击部队,穿插到敌人后方,和237团取得联系。

迟浩田审时度势,认为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我军人数不多,敌机恐怕难以注意。因此我军可以在白天进行出击,出其不意地击溃敌人。

于是迟浩田等人一反常态,进行了白日穿插。而敌军的飞机,也确实忽略了这一支小部队。12月2日10点,迟浩田和另一个战斗英雄辛殿良已经摸到了1340高地附近。

然后迟浩田指挥炮兵用迫击炮猛轰敌人的火力点,待敌人抱头鼠窜、冲出据点时,我军早就埋伏好的机枪手立即对敌军猛烈扫射。随后,迟浩田率领15名战士分左右两翼,向敌人发动突击,当场击毙20多名美军士兵,占领了1340高地。剩余的敌人在向1300高地逃窜途中,遭遇我军营属炮火的拦阻打击,又歼灭了数十人。

就这样,迟浩田出其不意,利用白日穿插的方法,仅用1个半小时的时间,就夺占了4个高地,歼敌数十名,缴获报话机两部以及大量武器弹药。而已部官兵仅牺牲一人,受伤一人,成功打通了与友邻237团的联系,创造了不小的奇迹。

27军副军长彭德清听闻此消息后,立即将迟浩田调回了军部,这个年轻人可是我军的宝贝疙瘩,可能不能轻易地牺牲掉。

长津湖战役后,迟浩田在第二年又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他多次利用自己的机智拯救了全军,将战友们从美军的包围圈中带了出来。

1952年8月20日,迟浩田被评为一等功臣,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他是全师唯一获此殊荣的营以上干部。

1955年4月,迟浩田担任第二三五团政治处主任。9月,大授衔开始了。在评定军衔时,迟浩田认为自己大概是个大尉,但最终结果却出人意料,迟浩田被评为了少校,他也是27军39个少校中最年轻的一个。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萧望东中将拍着迟浩田的肩膀说:

“小迟啊!你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要好好干啊!”

对于迟浩田青眼有加的开国将帅,可不止于萧望东。在南京和平饭店,迟浩田还见到了许世友上将和周贯五中将。许世友对迟浩田说:

“你是战斗英雄,和平时期对你们是个考验,要经得起考验。”

而周贯五在同迟浩田的谈话中则问得很细致,诸如你是哪里人,打过几次仗,看过哪些书,有什么爱好,等等。事后周贯五开心地说:“迟浩田是个好料子,应该破格提拔。”

1958年3月,迟浩田作为南京军区选拔的优秀干部,进入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深造,成为该校的第三期学员。30年多年后,在共和国的将军方阵中,有的逐步成为了解放军高级将领,除了迟浩田上将外,还有傅全有上将、国防大学朱敦法上将等等,这届学员可谓是群英荟萃。而在这群英杰之中,迟浩田虽然尽量低调,但他依然很快成为了知名人物。

6月30日,南京军区举行军人代表大会,经选举委员会提名,迟浩田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六位代表之一。而其他五位代表则是刘伯承、粟裕、萧望东、唐求上校以及周文江少校。迟浩田年仅28岁,这么年轻就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由此可见首长们对他的看重。

不仅首长看重他,同学们也佩服他,还专门为他编了个顺口溜:

“支部委员迟浩田,干劲如一冲破天;刻苦钻营学习好,公差勤务也当先。”

1959年4月18日,迟浩田作为人大代表前往了北京。然而一到北京,就遇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件难事——该如何收走陈明仁的枪呢?陈明仁将军对国家忠心耿耿,自然不用怀疑。但是带枪开会,确实不符合纪律。

贺龙带领大家一合计,决定还是让迟浩田去做比较好。这个年轻人办事一向稳妥,一定能把此事办好。

领受任务后,迟浩田琢磨了许久,然后鼓起勇气敲开了陈明仁上将的门:“陈军长,向你报告一件事,昨天秘书处有要求,代表若携带有武器,会议期间一律上交统一保管,不知您带了没有?”

迟浩田的话非常有分寸,没有说是专门收缴陈明仁的枪,而说这是秘书处的统一规定,既说清楚了缘由,也能消除陈明仁的误解。而陈明仁也非常痛快:

“我这儿有一支手枪,交给你吧!”

这是一把用红布包着的德国手枪,造型和做工都非常精致,显然它有着特殊的来历,并与主人有着特殊的联系。任务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

古人云:“出将入相。”迟浩田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作为高级将领的过人品质。而这些品质,也让迟浩田成为了共和国真正的栋梁之才。

1977年10月,迟浩田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1987年秋,邓小平亲自提名迟浩田为总参谋长。1988年,共和国实行新的军衔制,迟浩田与其他17个将领(包括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等人老一辈开国将领)一起,被评为上将军衔,这是新时期我军的最高军衔。

海湾战争爆发后,迟浩田敏锐地意识到,战争已经露出了高科技战争的端倪,必须拥有新的战略思想武装我军,必须进行现代化军事建设。在他主导下,一大批新锐战机、战舰、导弹以及坦克装备了我军。

作为一个近百岁的老人,迟浩田上将经历了人民军队由弱变强的历程。前半生,他用勇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在他的后半生,又在为我军的现代化做着不懈的努力。我们应该感谢这位战斗英雄的付出,祝迟上将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