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拿下卡龙、扯冬、绒不丢等据点
卡龙位于克节朗河南岸,东南约1000米为绒不丢,东约800米为扯冬,构成一个前三角形的三块林间牧场,与河北岸几儿等我边防点隔河相望。背山面水,南高北低,地形起伏,周围为松杉密林,并杂以灌木草丛,有一条东至扯冬、西至枪等的小路。卡龙是整个克节朗地区印军的一个重要侵略据地,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部及第4连(加强81迫击炮4门,重机枪2挺),共140余人,该据点下面宽250米,纵深约150米。筑有土木质地堡64个,大部地堡以浅窄堑壕、交通壕相连接。机枪大部分配置在前沿,迫击炮配置在纵深的山坡上,前沿设有竹签、鹿砦等障碍物。扯冬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第2连防守,另有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排配置在东北侧的河边,总兵力为130余人,共筑有土木石结构地堡50余个,地堡之间以交通壕相连接,机枪大部分配置在前沿,81、51迫击炮和连指挥所配置在阵地中央。绒不丢为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的1个加强连,共140余人,构有土木质地堡100个,阵地前设有鹿砦等障碍物,卡龙、扯冬、绒布丢三阵地,可以相互策应。155团1营的任务是,首先歼灭卡龙之敌,尔后向扯冬、绒不丢发展进攻。该营2连主攻,3连迂回侧背攻击,1连为预备队,采取两面夹攻,穿插分割,短兵近战,歼灭卡龙之敌。
20日7点30分,在炮火急袭的同时,155团1营2连、3连迅速涉过克节朗河,副营长陈云祥率2连直扑卡龙。副教导员李廷山率3连向东南迂回攻击卡龙时,由于穿插动作猛,插得快,加上草深林密,地形复杂,视线不良,不便判定方位,卡龙与扯冬相距又近,以致于7时30分插到扯冬,随即投入战斗。此时,扯冬以南200米的绒不丢据点之敌,又居高临下向3连射击,该营指挥员为保障3连歼灭扯冬之敌,遂令营预备队1连阻止绒不丢之敌。当1连插到绒不丢西侧,被敌发现打响,连长曹庆祥、指导员耿忠当即决定向绒不丢之敌发起攻击。结果,攻歼卡龙之敌的主攻任务由2连(欠7、8班)单独执行,形成一个连打印军一个连支撑点的局面。
各地在攻击中均遭敌顽固抵抗,战斗异常激烈。1营全体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独立作战,孤胆作战的优良作风,积极主动,敢打敢拼。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冲。7时42分,2连穿插至卡龙西南侧,按原定部署向卡龙之敌发起攻击。2排排长帅全兴率5班、6班,由敌人西南侧攻击,在连的火力掩护下猛打猛冲,仅3分钟就突破了敌人阵地,并迅速向纵深发展。5班在右,6班在左,互相掩护,并肩向东北方向直插敌地堡群,与敌展开激战。
6班长阳廷安(党员)以“为国争光”“立功的时候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来”等口号,鼓动全班勇猛冲击。敌人见其侧后阵地被突破,即集中火力猛烈封锁2排的前进道路。2连连长高友贵立即组织火力压制敌人,并令5班从敌人翼侧攻击,以策应6班。6班在各种火器的有效支援及5班的有力策应下,班长阳廷安率1组、3组在左,该班第二班长颜瑞成(党员)率第2组在右,从西面向敌地堡冲击。5班、6班密切协同,经过30分钟战斗,连续夺取敌人地堡18个,无一伤亡。连长高友贵、指导员孙光明根据战斗发展顺利态势,指挥各排向纵深猛插,乘胜歼敌。在冲击中,6班长阳廷安和战士徐瑞清中弹牺牲,副班长曾祥智立即指挥本班1组、3组继续战斗,又连续攻夺了7个地堡,逼近到敌营指挥所的西北侧。敌人依托营指挥所的3个大地堡及其附近的小地堡以轻重机枪的密集火力向2排射击。2排长立即组织火力掩护,以40火箭筒、轻型喷火器将敌营指挥所东西两侧的两个大地堡及附近的小地堡摧毁,全排相聚占领了敌营指挥所东北侧一线。6班副班长曾祥智头部负重伤,已不能说话,仍用手势继续指挥全班继续攻击前进,直到英勇牺牲。
在此紧要时刻,6班老战士杨秀洲挺身而出,他指挥战士李世明、刘汉斌压满子弹,准备好手榴弹,即以火力掩护,令李世明沿交通壕向敌营指挥所最后的一个大地堡接近,当李世民进到大地堡附近时,中弹牺牲。怒火在杨秀洲心中强烈燃烧,当连长正组织火力时,他猛然跃起,冲向敌人大地堡,又中弹牺牲。接着第二班长颜瑞成率战士何德中,在连、排火力掩护下,从右翼插向敌人的大地堡。他们在冲击中先后负重伤,仍爬着前进,并以火力封锁敌人大地堡的左侧。后又再次中弹,都牺牲在敌人大地堡的左侧。6班前赴后继,英勇战斗,最后只剩下新战士刘汉斌1人,仍毫不畏惧地主动加入5班继续战斗。6班在5班配合下,攻克地堡27个,歼灭印军55人,缴获火炮2门、轻重机枪4挺、90火箭筒2具、各种枪55支。战后,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的光荣称号。
阳廷安烈士
5班班长大腿被打穿,忍着剧痛,一声不吭,坚持指挥战斗。2排排长负伤后仍坚持指挥,全排(欠4班)经1小时30分钟激战,攻克印军地堡32个,为全歼卡龙之敌奠定了基础。此时,全排只剩5人,编为1个战斗小组,仍继续控制着敌营指挥所东北侧大地堡一线,将敌指挥所孤立起来。4班从南侧突破敌阵地后,即向东北发展,加入1排战斗。
1排在副连长率领下由卡龙南侧向北攻击,在冲击中,3班发现有敌人沿路东逃,立即猛追,追至扯冬,自动参加了3连战斗行列。3排7班、8班也插到扯冬,并参加了3连战斗。9班在1排、2排中间加入战斗后,班长谢道银持手榴弹向大地堡接近,在担任班代机枪手的机枪发生故障时,拾起前面牺牲的副班长曾文富爆破未成的炸药包,绕到敌地堡背后,爆破成功,但身负重伤。西藏军区给谢道银记一等功。该班战士刘士元主动率全班战士冲进地堡,俘敌中校营长瑞克以下军官5人。并令其军官喊话,招降了残敌。战斗于10时30分结束。歼敌143人(毙92人、俘51人),攻克地堡64个,该连牺牲21人,负伤29人,独立地完成了原定全营的战斗任务。战后,该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3连向扯冬,一连攻击绒不丢之敌,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里不再详述。只举个别事例:3连7班在追击敌人中首先与敌接触,班长粟时均端着冲锋枪边打边前进,在接近敌人之际,弹夹中的子弹打光了,一印度兵端着英式步枪迅猛向他刺来,粟时均眼疾手快,用冲锋枪一挡,左手顺势抓住印度兵的枪口和刺刀接合部,强忍着左手虎口负伤的剧痛,用力一拉,右脚朝印度兵肚子上使劲一踢,将敌踢倒,把敌人步枪夺过来,将刺刀刺入敌胸膛,结束了印度兵的生命。3连11时战斗结束。在扯冬攻坚战斗中,共歼印军133人,攻克地堡60余个,对全歼克节朗之敌起了重要作用(牺牲20人、伤30人,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连11时40分结束战斗。全歼敌1个加强连,共112人(毙80人、俘32人),缴获81迫击炮4门,51迫击炮2门,轻机枪9挺,步枪、冲锋枪和手枪72支,90火箭筒2具,电台5部。
155团1营原来预计3天的作战任务,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完成了。歼敌3个连和1个营部及1个中队,共388人,俘虏第2拉加普特营营长瑞克中校和第4师通信团长泰瓦利中校,为全歼克节朗地区印军作出了重要贡献。战斗中1营积极主动,英勇顽强,一个连打敌一个支撑点,在易守难攻的复杂地形下,能够以少胜多,其主要因素:一是战斗骨干多(班长以上和三分之一的战士都参加过3年平叛作战);二是打出国威、军威和保卫祖国的意志高昂;三是有几个月的战备训练基础。然而由于印军入侵克节朗地区已有了一段时间,入侵印军,阵地配系依山势、林木、石崖设置,据点隐蔽而且坚固,地堡群连环配套,火力配系严密,堡与堡之间便于形成交叉火力,相互支援。加之,该敌是印度王牌军之一,各种防御设施比较齐全。所以,1营只能逐堡强攻,打得十分艰苦,全营伤亡142人(亡63人、伤79人)。敌我比例接近三比一。对印军也是击毙的多,俘虏的少,这也足见该战斗的残酷。
张国华司令员对中印边境反击战决心特别大,他在10月17日克节朗战役前的作战会议上说:第一仗很重要,先吃掉敌人一个营或大部,打击敌气焰,鼓舞我士气,并取得经验。还指名阴法唐统一抓,柴洪泉到157团。需要牺牲,不在乎,干部伤了不要下来,连长可当排长、班长,下来再编。争取3天解决,顶多5天。我们419党委会于10月18日布置战斗,张国华司令员要我抓总,我不好意思抓总,就要姜松去157团,我与柴洪泉共同抓总。20日155团已基本攻克敌据点时,我即到前面去了。一直跟前面部队到达旺,原来我和参谋长曹宗奎在一起,后来他先到,我后到,指挥所任务实际落在柴洪泉身上。
注:
①本文选自中国藏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的《从泰山到珠峰——阴法唐回忆录》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