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春节,机要秘书张玉凤给毛主席安排了一场电影,名字叫做《难忘的战斗》。
可是,电影刚刚放映10分钟,当毛主席看到老百姓欢笑着迎接解放军入城时,却哭出了声。
陪在一旁的张玉凤和吴旭君不理解地看着毛主席,连忙询问他:“主席,是不是身体又不舒服了?”
当毛主席渐渐平复情绪后,却摇了摇头,缓缓地说道:“我只是看到这个画面,便忍不住动容了。”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看到这个场景会如此激动?
图源影视
看电影却痛哭出声
《难忘的战斗》这部电影是在1975年拍摄的,所以毛主席观看时,它刚刚上映。
电影主要讲述了在1949年,仍旧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反动派,想要借着粮食做文章,妄图切断城市的粮食来源。
而勇敢地解放军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发动群众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电影刚开篇,是解放军刚刚解放了江南的一座城市,城里的老百姓听说解放军来了,都出门相贺,脸上都是欢快的笑容。
图源影视
这幅场景描述的是解放军和人民类似于鱼和水的关系,场面是欢乐的场景,并没有任何悲凉氛围的渲染,那么,毛主席为何如此伤心呢?
1976年1月31日,正是新春佳节,毛主席心情很好地和工作人员吃了一顿午饭,吃过午饭后,毛主席有些期待地问向了张玉凤:“下午我们做什么呢?”
在听到是看电影后,毛主席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这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他年轻的时候为了读书能有亮光,会毫不顾忌地在路灯下或者厕所中看。
毛主席能够从读书中受益,和人聊天的时候也多次因为博闻强识,而受到人们的赞叹。
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国家大事都需要毛主席来处理,工作非常繁忙,不过,毛主席总要挤出时间来看书,就算是上床睡觉前的短暂时间,他也要拿来利用。
在毛主席的晚年,他患上了白内障,看不清书上的字了,这可把他愁得不行。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他的脾气,便充当他的眼睛,常常拿着一本书在旁边念给他听,这样,毛主席又能满足从书中学习知识的欲望了。
可是,工作人员读书的时候停顿有时候会出现问题,这很影响毛主席的“听书”体验,因此,毛主席还是希望自己能亲自看书。
直到1975年,毛主席的眼睛做了手术,他的视力有所恢复,才终于可以畅快地看书了。
不过,毛主席还是不能长时间看书,这样对眼睛不好,也会累坏了身子,对此,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劝他休息,可他就是不听。
为了让毛主席“分心”,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便给他介绍电影,新上映了哪部好看的片子,便一定要和毛主席讲讲,于是,毛主席又多了一个看电影的爱好。
这也便是毛主席为什么一听说下午要看电影,便两眼一亮的原因了。
关于这部电影,毛主席并没有看到后面,仅仅是看到刚开始的那段人民欢迎的场景,就若有所思地问向了在自己身边站着的吴旭君护士:“那时候,你是不是在这个欢迎的学生队伍里?”
这部电影没有指明具体是在哪座城市发生的事情,拍摄地点在浙江宁波,但是出品的公司和合唱团都是来自上海,毛主席联想到吴旭君大学是在上海念的,故有此一问。
吴旭君听见毛主席这样问,内心非常感动,没想到主席还记得自己当初是在上海学的护理,连忙回答道:“是的,我就在队伍里。”
当初解放军解放上海时,吴旭君确实在学生的队伍中,为解放军呐喊着,时隔多年,她依稀能够记得自己当初激动的心情。
毛主席听完了吴旭君的回答,点了点头,可是过了没一会儿,他便哭出了声,后来更是情难自抑。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只得结束了电影的放映,抬着毛主席回到卧室休息。
毛主席痛哭的原因
事后,毛主席向工作人员解释,自己之所以会因为那个场景而动容,是因为回忆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有太多的烈士牺牲了。
当初,解放军仅仅用了16天,便将上海解放了。
在1949年5月27日清晨,枪声停了,上海的工业设施都保存完好。
在静谧中,有起早的老百姓打开了房门,却看到潮湿的马路上睡着一排排的解放军战士。
因为陈毅在入城之前就给将士们下达过命令:不许入住民房店铺。
这是红军早有的纪律和原则,还有一个重要的纪律原则,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在孟良崮战役决战时,陈毅率领前线指挥部进入一个潮湿的山洞中休息,可是这个山洞常年不见阳光,非常阴冷,地上湿漉漉的,没有办法入睡。
警卫员就跑去附近的村庄向老百姓借了几块门板,想要给首长们垫在身底下,可是却遭到了陈毅的阻止。
陈毅表示,这些门板都是老百姓用于防盗守家的,如果我们用它来铺床,那老百姓就没有办法关门了。
于是,这些门板又被战士们送还了回去,在陈毅的指导下,警卫员去村中买了些高粱杆子,又带了些沙子回来,就这样打了一个地铺。
他们在这里住了3天3夜,直到战争胜利后,他们才转移。
早已经睡惯了各种山路、潮湿的山洞的解放军战士们,在进入上海后,为了不打扰老百姓,第一晚能够安稳地睡在大马路上,也不足为奇。
1929年6月,毛主席率领着红四军到农村宣传革命时,恰好遇上山路干旱,没有水喝,而且烈士当空,将士们都口渴得很。
有一个叫做陈土生的红军,15岁,因为忍受不了口渴,而恰好旁边有一片黄瓜地,他悄悄地跑到了地里摘了根黄瓜。
班长看见后,立刻上前制止,让他把摘下的黄瓜放下,不要拿群众一针一线。
可是,陈土生对班长不断地恳求,说道:“我们都帮助乡亲们干了好几天农活了,让我们吃根黄瓜解解渴吧!”
班长看着同样带着渴望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将士们,也有些心软,便去报告给了排长。
陈土生看到了希望,便鼓动大家都去向排长求情,并说道:“我们实在是渴得不行了,保证不多拿,每个人只吃一根黄瓜行不行?”
排长看着将士们都口干舌燥的样子,便破例同意了此事。
毛主席第二天知道了此事,严肃地将排长叫了过来,问道:“我们刚学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么快就忘记了吗?”
排长这时候已然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连忙向毛主席认错,并保证下次绝对不再犯。
最后毛主席带着排长,在几番打听之下,找到了瓜田的主人杨老伯。
毛主席将钱递到杨老伯的手中,并且亲自给他道歉,告诉杨老伯,是自己的将士们昨天吃了他的黄瓜,真是对不住了,这是赔黄瓜的钱。
杨老伯连忙摆手拒绝,说道:“你们帮助我家干了这么多活,我们都非常感谢你们呢,黄瓜也都是我们自己种的,不值钱的,吃点黄瓜解解渴,没什么的。”
可是毛主席却执意要杨老伯把钱收下,并表示这是红军的铁的纪律。
看着毛主席红着脸一脸真诚的样子,杨老伯感动得不行。
国民党的士兵路过这里,从来都是想吃啥就吃啥,想拿啥就拿啥,没想到这些红军将士们,竟然还会给自己赔偿。
红军将士们这样高尚的品德也就在一次次的行军路上,被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红军也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红军和百姓鱼与水的关系就是这样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1934年10月,红军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在了于都河北岸,形势非常危急。
为了渡河,老百姓自发地拿来了家中的门板、床架、就连家中留的棺材板,也都拆开来用于搭设浮桥。
红军定于晚上渡河,而当地的百姓在白天都帮助迷惑敌人,并且封锁消息。
到了晚上,百姓帮助工兵,一起悄悄地搭桥过河,仅仅用了4个小时,8.6万多名红军将士们都顺利渡河。
随后大家一起将浮桥拆卸下来,一切恢复如初,敌人没有察觉到丝毫的痕迹,红军开始了长征路,这段经历也被传为了一段佳话。
这只是百姓帮助我军将士们的一个例子,他们当初为了红军的安全,欢送红军。
后来解放军解放上海、解放每一座城市,当地的百姓都自发地来给红军组织欢迎仪式,在这里展现出的是解放军和百姓之间深厚的情谊。
所以毛主席回忆当年的经历,心中仍旧感怀不已,同时他也在难过,当年大家一起拼搏,可是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人都老了,甚至离开了人世。
毛主席去世的朋友
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有很多的朋友,好多当年同生共死的同志都在1976年左右相继去世了。
陈毅比毛主席小8岁,两人第一次见面,毛主席就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喜欢读书,也喜欢作诗,曾经在井冈山上谈论诗文和革命理想,也曾经在峥嵘岁月带着士兵们一起打仗。
建国后,陈毅当上了上海市长,积极打黑除恶,将上海市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1960年,兼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在中南海游泳池接待了古巴的宾客,那里是毛主席平日里工作和休息的地方。
在客人走后,他却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我想在毛主席的床上睡一觉。
陈毅在毛主席的床上睡了一觉后,醒来竟然还嫌弃毛主席的床太硬了太旧了,催促工作人员给毛主席换个新床,而毛主席外出回来后得知了此事,也是哈哈大笑,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他就是这样率性的人!
1972年1月,陈毅去世,在追悼会的当天,身体不好的毛主席心绪难平,里面穿着睡袍、外面罩着一件大衣便去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现场,毛主席悲伤地说道:“陈毅为我们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个好人!”
周总理是在1976年1月8日去世的,因为身体原因,毛主席未能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追悼会是由小平同志一手操办的。
周总理和毛主席两位伟人,在建国之前为革命事业奔波,在建国之后,也是共同为国家大事而忙碌。
在参加陈毅追悼会后,毛主席突然昏倒了,经过医生的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而周总理也在1972年开始便血,最后确诊为膀胱癌。
看到了周总理的确诊报告单,毛主席来到了病床前,叮嘱周总理:“要安心养病,减少工作量。”
即便是毛主席患上了白内障,他躺在病床上,双目疼痛不能视物,仍旧不忘了让工作人员给周总理打个电话,问问身体状况。
一日,工作人员给毛主席做了一个新的沙发,里面的材质是海绵,坐上去非常舒适,毛主席坐上去体验后便满意地说道:“给总理也做一个送去。”
毛主席视力不好,不能照摄影灯,周总理便要求在毛主席和外宾见面时,周围的摄影记者拍照时间不得长于3分钟。
周总理还将自己用了多年的眼镜送给了毛主席,并且告诉毛主席的秘书:“如果这副眼镜毛主席戴上去不合适,便给毛主席重新配一副。”
在病床上的周总理,清醒后第一件事就是问:“主席身体怎么样了?”
听说毛主席身体依旧健康,他便放心地躺了下去,只要主席在,他就安心了。
在周总理灵车经过的路上,百姓都自发地站到了街道旁,摘下帽子,满脸悲痛。
毛主席观看《难忘的战斗》之时,正是1976年1月底,距离周总理去世20多天,毛主席想起故友,悲从中来,也是难免。
在同年的9月份,毛主席也去世了,同样是举国哀悼。
当年的解放军将士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付出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这些老百姓都没有忘记,老百姓始终记着他们的好。
参考文献:今日广西:《76年毛主席最后一次看电影,看了十分钟却号啕大哭,被迫中止放映》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暮年三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