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预计2022年11月15日将达到80亿人。今后几十年将处于过渡期,从带来经济繁荣和增长的人口爆炸转向世界大部分地区都面临少子老龄化的人口萎缩。《日本经济新闻》8月9日刊发分析报道,阐述了在抓住人口爆炸“余波”的同时,如何避免泡沫崩溃的软着陆将成为世界经济面临的课题。以下为报道全文,部分内容有删减。
世界人口到2080年代将达到顶峰
世界人口今年7月已达到79.75亿人。据联合国最新预测,世界人口在今年年内突破80亿人后将继续增长,到2080年达到104亿人的顶峰。
据英国牛津大学等运营的数据库Our World in Data统计,在公元元年,世界人口大约为2亿人,拿破仑战争期间(约1800年)达到10亿人。此后约130年后,世界人口达到20亿人;又过了约50年达到40亿人;而后的仅10余年间,世界人口就增加了10亿,人口爆炸趋势显现。
只是如今,趋势逆转。
2020年世界人口增长率跌破1%大关。亚洲及欧洲等地的出生率持续下降。预计随着全球性的少子老龄化,人口增长率到2049年将跌破0.5%。80亿人的世界人口再实现10亿人的增长要用16年,此后再增加10亿人将需要21年。从2080年代开始,世界人口总量将开始萎缩。
人口数量的异动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口红利”(劳动力在人口中占比升高)数据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参考。
决定经济增长的是劳动力、资本存量及技术创新。
在劳动力方面,比起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似乎更值得关注。例如,即使人口很多,如果儿童占比高,资金就要花在生活费和教育费上;如果老年人占比高,医疗及养老金等负担会加重;如果儿童和老年人占比低,大量劳动人口把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就会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一般地,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持续增加、达到其他人口2倍以上的状态被称为人口红利期。
从人口动向来看,世界各国正处在不同发展阶段。
印度之后是非洲
日本在人口红利达到顶峰的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日本走向低增长的软着陆失败,导致非正规就业增加等,加剧了少子老龄化。
90年代中期,取代日本进入人口红利期的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崛起,在此后的25年间名义GDP增长20多倍。
而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测,印度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已从2018年前后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劳动年龄人口也将持续增长到2048年。
紧随其后的是非洲。非洲地区人口大约为14.27亿人。人口和GDP均居非洲之首的尼日利亚将从2060年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表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将集中在8个国家,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坦桑尼亚”。这8个国家中,有5个在非洲。
然而,非洲的人口增长确实有很大潜力。但非洲的贫困和失业严重,尼日利亚年轻人的失业率超过40%。如果不从国外吸引投资,提高产业聚集,就业岗位将跟不上人口增长。
印度、非洲与中国的人口结构也不同。比如:劳动年龄人口在所有人口中的占比达到顶峰时,中国的占比为73%,印度和尼日利亚只有67~69%,人口红利指数不及中国。亚细亚大学亚洲研究所的大泉启一郎教授分析指出,“印度和非洲难以实现像中国那样的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发展。到全面增长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