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越来越好,为什么老百姓还是感觉找工作难、收入低呢?

房产继承律师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我呀!

我国的制造业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地扩大,逐渐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疫情稳定后我国各大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国家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复苏。去年一年我国的GDP总值增长率便高达3%,2023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各方专家纷纷预言,中国经济将会在近几年迎来新的高潮。

然而一派繁荣的经济形势下,老百姓的感受却截然相反。普通民众口口相传的是近几年的艰难处境,工作难找、收入低才是大家的生活常态。为什么在国家经济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难了呢?这样的反差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隐情呢?

一、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如果把我国的GDP总值比作一个蛋糕,那么我们会发现蛋糕的一大部分都把握在少数人手中。中国的经济近年来从未停下过发展的步伐,但是在经济的快速增长背后却是极大的分配不均问题。

我国始终提倡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实际发展轨迹中,先富的一部分在掌握一定的资源、资本后,只会一步步拉大与后富者的差距,在相对固定的资本流通中越来越富,后来者则会由于资源分配不均难以望其项背。也正因此,经济繁荣发展受益者往往是那些手握资源的少部分而非大部分普通民众。

二、参考标准和体验感不一样

国家经济的向好是专家学者着眼于宏观经济,从各方数据入手分析得出的结论。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并不单单由国民收入决定,而是经济、科技、国际影响力等各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国家经济形势的繁荣是对我国经济总体走势的一个评判,是我们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一个象征。

国家经济的整体增长并不意味着每一位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的提升并不意味着个人收入的提升。微观视角下我国国民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收入水平也并没有很明显的提升。疫情影响下,我国各大民企收益大量下滑,利润收缩,消费需求的下降导致众多企业破产倒闭。就业难、挣钱难自然成为了普通民众最强的主观感受。

三、收支不平衡,消费成本居高不下

老百姓对经济形势的感知并不来源于各种官方数据,而是真正落入自己手中的收入和流出的资金。由于收入分配不均,我国大部分民众的收入其实是远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然而在稳定的低收入水平下,市场的物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物价并不会低于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人们的整体支出也很难与收入达成完美的平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越来越大,而收入却并不会随之增长。除了正常的日常支出外,当前民众的花销大头还是房、车、医疗、教育等。近些年来房价的上涨一直是一个热议话题,居高不下的房价让许多年轻人不得不为买房买车而节衣缩食、降低消费,把每月收入的大部分都拿来还房贷、车贷。

低收入、高消费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对普通百姓而言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中,只有艰难的工作挣钱才是真实可感的,至于宏观的经济形势自然难以有所体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经济数据与老百姓的感受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的发展整体呈上升态势,这是宏观角度下的经济,而百姓眼中的就业难、收入低是微观视角下的经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下由于巨大的贫富差距和严重的收支不平衡,百姓所感知到的经济并不与全国整体经济形势相一致。

这种国民反差已经或将持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拦路石,只有采取措施打破这块拦路石,经济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才能真正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行进。在实现经济宏观增长的同时,必须同步提升国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使经济发展成果落实到群众生活中去,内外协调发展才能够真正提升国民的生活幸福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