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领域,“美国一家独大”的历史被改写!

环球时报说,5月4日,一艘满载着玉米的货轮自南非顺利抵达中国广东麻涌港,首船重5.3万吨饲料玉米到达中国,标志着南非玉米输华通道的正式打通。不久前的1月7日,第一船6.8万吨玉米从巴西跨越太平洋,同样停泊于麻涌港,宣告着巴西玉米开启了出口中国市场的新纪元。

同样是前几天,美国农业部在近期发布的玉米出口报告中说,中国买家在4月份的最后一周取消了56.28万吨美国玉米订单。

一升一降,对比明显。

每年,中国进口玉米数千万吨,其中大部分用作畜牧业的饲料,其次是榨油,这主要和中方对转基因玉米的管制有关。

根据海关提供的数据,整个2022年,来自美国的玉米占中国玉米进口量的72%。但今年一季度开始,这一比例急剧下降到37.8%,虽然美国玉米仍然是中国玉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但目前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至于原因,懂得都懂。

除了美国,以往我们的玉米进口来源还包括巴西和乌克兰,但明白人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像不能只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一样,我们也需要大量从中东、美国进口。

在构建玉米进口多元化这件事上,必须从拓展玉米进口来源和优化进口品种两方面考虑,避免由于进口来源渠道和进口品种过于单一带来的安全风险。

一方面,从玉米进口来源上,除了美国、巴西、乌克兰,我们也在不断开拓缅甸、南非等地区的玉米进口渠道。

根据海关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玉米752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85万吨,占到总量的37.8%;从巴西进口216万吨,占比28.8%;从乌克兰进口208.6万吨,占比27.7%。

从调整优化粮食进口结构上分析,能够充当畜牧业饲料的并不只有玉米,还应该增加大麦、高粱、小麦、碎米等玉米替代品进口量,以防万一。

例如另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阿根廷,自去年以来遭遇了历史性干旱,导致该国脆弱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干旱打击了阿根廷大豆、玉米和小麦的出口,消耗了外汇储备,导致阿根廷比索大幅贬值,进一步推高物价。

有交易机构分析,去年一场干旱可能导致阿根廷2023年GDP直接减少190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进口来源多元化方面,除了需要考虑人为因素,也需要兼顾“自然因素”。

现在中国玉米进口领域“美国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经或正在被改写,自巴西玉米首次登陆中国后,南非玉米也首次登陆中国。

这一个个“首次”凸显出我国玉米进口来源地更加多元化,玉米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增强,国内玉米稳定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蚂蚁oceanbase https://www.oceanbase.com/

上一篇:

下一篇: